近期,中國科技創新進展喜人。第 艘國產航母下水、第 架商用大飛機 飛成功、 次試采海域天然氣水合物(可燃冰)成功……5月18日,可燃冰試采成功后,科研人員自豪地說:“這次我們敢拍著胸脯說創造了 第 !”

近年來,中國各 域創新進入爆發期,以創新 制造商的姿態令 矚目。到2016年,中國國內居民發明專利申請數占 38%,居 第 ,是美國的1.9倍;國際科技期刊論文數占 比重為21%,居 第 ;中國研發投入占 比重達到17.6%,已經接近美國。
創新發展的新態勢,正在引 中國經濟脫胎換骨。
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,土地成本上升,人口紅利下降,大規模的投資驅動難以為繼,創新要素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 步凸顯。
“日新之謂盛德”。創新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之 ,是引 發展的第 動力。能否占據 創新的制高點,決定著中國產業未來的競爭力、定價權和新經濟的主導權,決定著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、突破成本瓶頸與需求瓶頸。
創新本身就會創造需求,既是新供給,也是新消費。 個新的產品,本身就是 個新的消費熱點,而 項顛覆性發明的出現,不但會帶來生產革命,同樣會帶來生活方式革命、消費革命。互聯網經濟、智能制造、健康產品等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發力點。
通過創新驅動,推動產業轉型升 ,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,近年來,中國已經從 的“流汗工廠”逐步轉型為 的“創新工場”。中國經濟的轉型升 、動能轉換在加速,2012—2016年期間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為6.8%。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主要拉動作用,服務業成為第 大產業,占GDP比重上升到51.6%,高技術產業、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。
中國創新體系是有優勢的,這已經被證明,并將繼續被證明。中國創新是后發優勢、跨越優勢、引 優勢、集成優勢、協同優勢的疊加。
,中國具有后發優勢。通過技術引進、引進吸收再創新,縮小與創新前沿的差距。
其次,中國具有跨越優勢。能夠利用其跨越優勢,直接跨越代際的技術升 ,直接采取 新的計算,后發而 至。移動支付就是 個例子,中國跨越了信用卡支付,直接從現金支付時代進入移動支付時代。
第三,中國具有引 優勢。通過推進原始創新、自主創新,中國引 型創新優勢正逐步形成。近年來,中國已經在多個重要 域和方向上躋身 前列,在量子通信、中微子振蕩、高溫鐵基超導、載人航天、探月工程、深海探測等都取得突破性成果,處于 跑位置。
第四,中國具有集成創新優勢。中國完備的工業體系與巨大規模的市場,使其能夠扮演創新集成者的角色,這種體系性優勢是其他國 難以比擬的。
后,中國具有協同優勢。利用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,可以集聚創新資源,協同攻關,重點突破,推動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。
(作者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、國情研究院副研究員)